close
非常難得在weekday白天去故宮,託長輩的福,早上八點半就到故宮,停車場還有位子(而且免費),搶在旅行團之前快速通關進場。

原本先在一樓看器物(旅行團對器物的興趣通常比書畫大得多),但想到這次〈早春圖〉和〈谿山行旅〉重出江湖,看畫不比看器物,最好有足夠空間移動,所以又快快上二樓,先到挑高長廊看畫,一個人都沒有!而且這次長輩有準備短焦鏡,兩人非常開心地在那邊看畫看了快半小時才轉移陣地,大概是這幾年在故宮看畫最爽的一次 :D

今天只看了一、二樓展區,三樓沒上去,不過反正有分檔期的是書畫類,等B、C檔上場再順便去看。以下是個人推薦的A檔必看展品:

01-宋‧郭熙〈早春圖〉
我的最愛!上次北宋「大觀」展時對它一見鍾情,記得那次還把大都會博物館的另一幅郭熙〈早春圖〉也借來並列展出,一看還是覺得台北故宮大勝,非常驕傲 XD

站在〈早春圖〉前面靜定片刻,真的有宋人郭思所云:「早春晚煙,驕陽初蒸」的雲霧蒸騰感,從畫中傳遞出來的是帶著水氣的清涼感(故宮的空調搭配得也很好 XD),好像真的站在山中望著遠山雲霧,非常魔幻;雖然畫冊上的細節遠比現場清楚,但站在畫前才能真正感受何謂「巨碑式山水」。

這次得力於短焦鏡之助,得以細看畫中細節,特別是幾處瀑布的描繪、往下衝擊產生的水花,都非常擬真,親眼所見才知道以前老師說「中國山水畫是寫實」是對的(看美術課本的縮圖只會覺得老師騙肖ㄟ)。

對了,它左邊便是李唐的〈萬壑松風〉,上次北宋「大觀」展做的大圖輸出還在書畫區;我對〈萬壑松風〉沒有愛,但它的山石皴法和〈早春圖〉、〈谿山行旅〉是完全不同的寫實設計,學畫的人應該會很愛。


02-宋‧范寬〈谿山行旅圖〉
另一幅「中國寫實畫風」的見證!關於此畫的傳奇不需多說,全畫的構圖大器,皴法與細節描繪又精細動人,站在畫前足以感受高山的壯麗與氣勢。這樣的構圖在北宋後就少見了,藝術創作某種程度上仍會反映國勢與文化氛圍。

因為有短焦鏡,這次試著找出李霖燦教授當年發現的「范寬」簽名,雖然知道大概位置,但找得我快瞎了還是看不到,只好放棄。

附帶一提:本幅隔壁的「宋‧董源〈洞天山堂〉」一看就覺得應該不是北宋的風格,因為跟隔壁三大幅差太多了,旁邊的說明也提到:「本幅無款,依王鐸的題跋將作者定為董源。……從筆意觀之,此作成畫時間約在元代。」按照故宮慣例,理論上應該標註為「(傳)董源〈洞天山堂〉」,所以今天看到說明卡片的感覺有點怪怪~


03-大理國‧張勝溫〈畫梵像〉
印象中第一次在故宮看到全貌,一看說明就笑出來:「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興」,這不是周伯通的情敵一燈大師嗎? XDDD

如果沒記錯,舊版《天龍八部》有附幾張裡面的圖,但原畫更太精緻了,如果要細看,花上半天也不為過;這樣的長卷和畫題記得很少在故宮展出,連常跑故宮的長輩也說他第一次看見,只有A檔才有,請務必把握機會!


04-宋‧法常〈寫生〉卷
也是第一次在故宮看到,非常有趣的作品。以水墨寫生做出的留白與陰影細緻得相當驚人,但妙的地方在內容,除了開場的牡丹、蓮花、茶花(?)等四種沒骨花卉,後面全是吃的,而且先素(筍、枇杷、蔥……)後葷(竹雞、山雉……),每一種都畫得好好吃,看得我很樂XD

印象中故宮策展選品往往以具「代表性」為主,這樣的寫生長卷應該很難有機會亮相,雖然不是主打作品,但實在會值得一看。本件會展到B檔結束。


05-明‧戴進〈風雨歸舟〉
我和長輩都非常喜歡這幅,完全展現狂風暴雨的動感,構圖與畫風其實都很有現代風貌,建議站在面對畫作的左邊往右看,感受會更強烈。看著畫中人物,真的很像颱風來了 XDDD

和戴進不熟,只從說明中得知他是「浙派」畫風的奠基者,這幅畫沒列入主打,一樣會展到B檔結束。


06-明‧沈周〈策杖圖〉

放在唐寅的〈函關雪霽〉旁,格外討人喜歡(我覺得〈函關雪霽〉的畫風比較小家子氣);以本檔而言,可以發現北宋之後少有大器又俐落的山水畫,本件雖然不如〈早春圖〉氣勢恢弘,比較文人氣(=軟趴趴),但還是很優秀的畫作。

看到這幅就想起前陣子剛下檔的〈富春山居圖〉,當年沈周只是借放在朋友家,結果被擄畫勒贖,因為籌不出錢只好自己憑記憶重畫一幅;這樣的大家竟然淪落至此,真是讓人非常哀傷。所以請大家來看沈周的畫,給他一些鼓勵(?!)


07-唐人〈明皇幸蜀圖〉
貨真價實的青綠山水!唐宋間傳世且還能辨別的㊣青綠山水非常稀少,喜歡這幅的鮮豔色彩,用來約略揣想李唐〈萬壑松風〉原有的模樣。

此圖一名〈摘瓜圖〉,但今天我和長輩找了半天也沒看到「瓜」在哪裡,也不懂「摘瓜」典出何處,如果有網友知道請告訴我。(僅限A檔展出)


08-五代南唐‧趙幹〈江行初雪圖〉
記得多年前曾在某次特展看過此圖,這次重見,印象中的青綠色又更黯淡了,傷心 T_T

之前不懂「初雪」在哪裡,今天長輩告知,當初畫作上曾灑白粉為雪,據說原本畫面上的確有初雪紛紛的情景;我花了一點時間找,約在畫卷中段的某處漁網和漁船上,湊進玻璃用肉眼即可看到微微的反光,這和畫面上斷裂斑駁的白色折痕截然不同,猜測應該就是「初雪」的痕跡。(僅限A檔展出)


09-晉‧王羲之〈快雪時晴帖〉
還有什麼好說的?三希堂的「三希」之一,歷史課本上一定有的〈快雪時晴帖〉啊!如果沒趕上A檔,只好看B檔的〈平安奉橘何如〉帖了。(爆)

書畫作品每展出一次,壽命就減少一分,今天近看已經開始產生如鱗片般的斑駁了,在有生之年,能看一次就是一次。(垂淚)


10-唐‧孫過庭〈書譜〉卷
傳說中的〈書譜〉本尊!不僅是重要的書法理論,本身也是非常精緻的藝術品;書法向來不是我的菜,即使很多地方有看沒有懂,但孫過庭的行書看了真是非常舒服。(A檔限定)


11-宋‧蘇軾〈書黃州寒食詩〉卷
不知為何覺得好常看到它,每次看到都有一種「欸又見面了」的感覺。其實我並不特別喜歡蘇軾的字(雖然有一大堆分析,但我個人覺得他是心情不好隨便亂寫),但這份詩帖看了還是會覺得很感動,詩句本身結合全帖的筆意,幾乎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有多麼悲慘,心情也隨之悲傷起來。這也算另類的多媒體吧 XD(A檔限定)


12-玉琮
進入一樓展場的第一個展櫃,是我看過最大最美的玉琮,通體碧綠上面又有深深淺淺的層次,刻出的弧線紋飾也非常美麗細緻。以往看到的都是小型的白玉琮,這支是難得一件的精品!


13-商末周初‧銅亞醜方簋、方尊、方觚
通體碧綠,非常漂亮!上面的動物(一下忘了是什麼)組件非常立體,可愛極了!


14-戰國早期‧銅曾姬壺一對
請特別注意它的紋飾,和以往展出的青銅器截然不同,頗類似現代的蕾絲花邊,猜測可能因墓主是女性之故。


15-新‧銅嘉量
就是王莽那個短命的新朝遺物,當年的全新度量衡,包含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五種容量單位,左右的量器都可以單獨取下使用,很精緻。據說故宮的藏品是唯一傳世者。


16-清乾隆‧緬甸國銀葉表文、暹羅國金葉表文
以前要朝貢還真麻煩,光是禮物清單和信件都還得請金銀匠手工打造,我的媽呀~


17-北宋‧汝窯‧青瓷蓮花式溫碗
全球唯一啊!上次北宋「大觀」展的汝窯PK戰,就是它和另一只近乎完美的水仙盆獲得壓倒性勝利,當年被帶到臺灣真是太好了,要是留在紫禁城應該活不了。


18-明成化‧鬥彩瓷雞缸杯
這組杯子真是稀世精品,胎薄近乎透明,鬥彩雄雞栩栩如生,真的好可愛啊,在明代就非常昂貴了,何況現代。曾有朋友最大的願望是拿雞缸杯喝咖啡,但想到這麼可愛的小杯杯每只超過新台幣一億元(暈),我想還是讓它留在故宮比較安全(抖)。

同時期的康熙展有一組瀋陽故宮的12月份五彩花卉杯,有類似的fu,但品質精粗差很多。


19-唐‧銅瑞獸葡萄紋鏡‧附清乾隆《寧壽續鑑》鏡匣
這組銅鏡品相好又超美麗,應該是印象中看過最美的一組,還附上乾隆時期特製的鏡匣,非常棒(乾隆老頭總算做了件對的事)。

上次法門寺特展的銀茶具把我迷得七葷八素,唐代的金銀器工藝真的非常讚,但之前很少看到故宮展出(金銅佛不算),真希望下次有機會看到這類特展。


20-清康熙〈黃河圖〉、清雍正〈長江圖〉、清乾隆〈臺灣地圖〉
三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地圖,對照著看很特別。


21-元景德窯‧霽青單把杯、盤
在長輩家一翻圖錄就翻到它,非常漂亮的寶藍色,實品更美,真的像藍寶石一樣閃閃發光,杯壁外緣有梅花暗紋,盤上有雙龍暗紋,非常雅致,好適合拿來喝espresso(爆)

但那個「暗紋」其實原來是描金,金銀漆掉落留下的膠痕(坦白講我覺得沒了金銀漆比較好看);朋友認為也許真的是喝咖啡用的,因為這種單把杯式不是中國本地的形制,很可能是從西域傳來。方才找到一份關於本件的說明,提到裡面的裝飾甚至有伊斯蘭技法,加上元代又是國際貿易鼎盛的時代,不無可能。


參考:故宮國寶總動員特展網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